www.kaiyuncom电话

首页 > 案例展示

经历4次冷轧机更新换代的牛国栋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—— 20年“老班长”完成百余项创新

发布日期2024-08-12 00:03:34 编辑:www.kaiyuncom

  牛国栋说:“要在新时代争做最好的工人。只有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,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,只有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,才能全身心投入,干出成绩。”

  多年来,牛国栋的微信朋友圈很安静,最近的更新还停留在3年前,总共也就4条信息。

  在线上极为“低调”的牛国栋,却在线下异常“高调”——这些年来,他应邀到工厂、学校、社区等地宣讲300多场,他是党的十八大、十九大、二十大代表。

  今年48岁的牛国栋干了20年的轧钢“老班长”,始终坚守在太钢不锈冷轧厂冷连轧作业区。依托牛国栋创新工作室平台,他带领团队总结推广操作法25项,完成创新项目151项,累计创效上亿元。

  谈到这些成绩,牛国栋说:“要在新时代争做最好的工人。只有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,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,只有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,才能全身心投入,干出成绩。”

  牛国栋很“牛”,相伴多年的工友都说他身上有一股“牛”劲,徒弟眼中他是“大牛”师傅。

  徒弟张良进厂前,就听说了“大牛”师傅。张良进厂不久,厂里“上新”了。面对无人干过、全球领先的冷连轧集成工艺技术,又是“大牛”师傅主动请缨,带着“小跟班”徒弟,天天拿着图纸钻在轧机里面,熟悉了一遍又一遍,直到后来徒弟负责管理这条连轧线。

  工作至今,牛国栋经历了4次冷轧机更新换代。每一次更新换代,都意味着要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工艺技术。由于太钢的不锈冷轧工艺技术全球领先,生产新品种往往没有可借鉴经验,“每次新设备的启用都是挑战和超越。”

  从国外引进新的设备,外方专家在演示时总是留着一手,连输入关键参数,都躲着中方技术员。这可把牛国栋愁坏了。下班后,他一遍遍回顾操作手法,没日没夜在厂里埋头调试数据。

  有一次操作新设备时,外国专家有意催牛国栋加速,牛国栋却放慢速度,扭头看了一眼说:“一个好的轧钢工人要像好司机一样,了解什么时候刹车,而不是一味加速。”亮底气的一句话,反而赢得了外方专家的尊重,不在他面前再摆“高姿态”。

  近年来,冷连轧生产线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,陆续上岗了30多个机器人,有徒弟担心未来会被替代。“大牛”师傅觉得这个“疙瘩”得解开,“把工人从重复、繁重、恶劣的环境中解放出来,提高生产力,有啥不好。我们应该做的是不断探索创新先进操作法,让机器人有样学样。”去年,拆除重钢卷包装条的机器人罢了工。牛国栋带领工作室成员进行了上百次实验验证,重新让机器人适应了作业环境。

  牛国栋的“牛劲”,还在于自己做出的决定,“十头牛都拉不回”。他中专毕业时,遇到个好机会,到山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上学,这样有望进机关工作。可他偏要留在生产一线,“学了轧钢,还没真练,怎能放弃?”

  当时,牛国栋书读了不少,但动手能力不行。老师傅见他干活儿,一脸嫌弃。“不想被瞧不起,也不想‘差不多’,要做就要做到最好!”牛国栋把书“啃”了一本又一本,师傅们被请教得“不耐烦”,下班后在工作现场揣摩起来就是两三个小时……不久,牛国栋就成了班组的技术能手,在太钢集团技术比武中两届蝉联冠军。

  10年前,太钢引进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、填补国内空白的宽幅光亮板生产线。由于自主核心技术跟不上,以致起初操作时问题不断。关键时刻,牛国栋主动请缨担任了宽幅轧机大班长,开始对设备进行调试。

  不到一个月,牛国栋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,实现一次过钢成功,试生产15天后即开始正式投产,创造了单机架轧机调试时间最短、投产最早、产品质量起点最高纪录。

  BA板是不锈钢产品中的高端产品,被称作不锈钢中的工艺品,对尺寸和光洁度要求非常高,市场上论米卖,价格不菲。但BA板生产命中率低,要进军高端市场必须先突破这一障碍。

  为此,牛国栋多次去优秀企业学习,同下工序的纵切和检验工沟通,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。经过不断地探索、试验、总结,牛国栋创新操作法,被推广普及后很快收到实效,仅半年便创效450万元。

  多年来,牛国栋啃下了一个又一个“硬骨头”,也把自己锤炼成了一块“好钢”。

  “创新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,每天改变一点点。”在牛国栋创新工作室,墙上醒目地写着这支团队的座右铭。

  牛国栋深知,搞技术创新,仅凭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。2011年,牛国栋创新工作室成立了,他带领团队攻难关,解难题,开展“一月一课题,一月一攻关,一月一总结”活动,优化轧制工艺、创新操作方法。究竟什么是创新,怎么去创新?“大牛”师傅也有心得。

  他常举一个例子,有一年冬天,他看到一个小女孩带着棉手套,却熟练地划拉着手机屏幕。他再仔细瞧,原来棉手套掏了个洞,能露出手指头。

  “创新不分大小,优于以往、解决问题都是创新。”牛国栋又举例说,“以前,我们往产品上贴的是大标签,不干胶粘到不锈钢卷上清理不下来,现在把标签缩小了,可以直接粘到钢卷的绷带上。小小标签的创新,为客户省了麻烦,为企业降低了成本。这种小小的创新,日积月累,时间长了,企业就会越来越有竞争力。”

  “我们作业班,能将一卷3毫米厚的钢板,经过6道工序13个道次,擀面似的擀成0.25毫米厚的带钢。而太钢‘手撕钢’团队经历了700多次失败后,相继研发出0.02毫米、0.015毫米‘手撕钢’,把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。”牛国栋说。

  每每说起班组的创新故事,牛国栋一脸自豪,经过创新工作室这座“熔炉”锻造,一大批普通轧钢工人成长为技术能手。仅他一人就为厂里培养出5名高级技师、22名技师和50名高级轧钢工。

  “其实,每个人都是光。只要能够在岗位上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价值,就能够照亮周围的人。”牛国栋如是说。

  牛国栋说:“要在新时代争做最好的工人。只有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,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,只有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,才能全身心投入,干出成绩。”

  多年来,牛国栋的微信朋友圈很安静,最近的更新还停留在3年前,总共也就4条信息。

  在线上极为“低调”的牛国栋,却在线下异常“高调”——这些年来,他应邀到工厂、学校、社区等地宣讲300多场,他是党的十八大、十九大、二十大代表。

  今年48岁的牛国栋干了20年的轧钢“老班长”,始终坚守在太钢不锈冷轧厂冷连轧作业区。依托牛国栋创新工作室平台,他带领团队总结推广操作法25项,完成创新项目151项,累计创效上亿元。

  谈到这些成绩,牛国栋说:“要在新时代争做最好的工人。只有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,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,只有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,才能全身心投入,干出成绩。”

  牛国栋很“牛”,相伴多年的工友都说他身上有一股“牛”劲,徒弟眼中他是“大牛”师傅。

  徒弟张良进厂前,就听说了“大牛”师傅。张良进厂不久,厂里“上新”了。面对无人干过、全球领先的冷连轧集成工艺技术,又是“大牛”师傅主动请缨,带着“小跟班”徒弟,天天拿着图纸钻在轧机里面,熟悉了一遍又一遍,直到后来徒弟负责管理这条连轧线。

  工作至今,牛国栋经历了4次冷轧机更新换代。每一次更新换代,都意味着要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工艺技术。由于太钢的不锈冷轧工艺技术全球领先,生产新品种往往没有可借鉴经验,“每次新设备的启用都是挑战和超越。”

  从国外引进新的设备,外方专家在演示时总是留着一手,连输入关键参数,都躲着中方技术员。这可把牛国栋愁坏了。下班后,他一遍遍回顾操作手法,没日没夜在厂里埋头调试数据。

  有一次操作新设备时,外国专家有意催牛国栋加速,牛国栋却放慢速度,扭头看了一眼说:“一个好的轧钢工人要像好司机一样,知道何时刹车,而不是一味加速。”亮底气的一句话,反而赢得了外方专家的尊重,不在他面前再摆“高姿态”。

  近年来,冷连轧生产线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,陆续上岗了30多个机器人,有徒弟担心未来会被替代。“大牛”师傅认为这个“疙瘩”得解开,“把工人从重复、繁重、恶劣的环境中解放出来,提高生产力,有啥不好。我们该做的是不断探索创新先进操作法,让机器人有样学样。”去年,拆除重钢卷包装条的机器人罢了工。牛国栋带领工作室成员进行了上百次实验验证,重新让机器人适应了作业环境。

  牛国栋的“牛劲”,还在于自己做出的决定,“十头牛都拉不回”。他中专毕业时,遇到个好机会,到山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上学,这样有望进机关工作。可他偏要留在生产一线,“学了轧钢,还没真练,怎能放弃?”

  当时,牛国栋书读了不少,但动手能力不行。老师傅见他干活儿,一脸嫌弃。“不想被瞧不起,也不想‘差不多’,要做就必须要做到最好!”牛国栋把书“啃”了一本又一本,师傅们被请教得“不耐烦”,下班后在工作现场揣摩起来就是两三个小时……不久,牛国栋就成了班组的技术能手,在太钢集团技术比武中两届蝉联冠军。

  10年前,太钢引进了当时世界上顶级规模、填补国内空白的宽幅光亮板生产线。由于自主核心技术跟不上,以致起初操作时问题不断。关键时刻,牛国栋主动请缨担任了宽幅轧机大班长,开始对设备做调试。

  不到一个月,牛国栋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,实现一次过钢成功,试生产15天后即开始正式投产,创造了单机架轧机调试时间最短、投产最早、产品质量起点最高纪录。

  BA板是不锈钢产品中的高端产品,被称作不锈钢中的工艺品,对尺寸和光洁度要求非常高,市场上论米卖,价格不菲。但BA板生产命中率低,要进军高端市场必须先突破这一障碍。

  为此,牛国栋多次去优秀企业学习,同下工序的纵切和检验工沟通,寻找处理问题的重要的条件。经过不断地探索、试验、总结,牛国栋创新操作法,被推广普及后很快收到实效,仅半年便创效450万元。

  多年来,牛国栋啃下了一个又一个“硬骨头”,也把自己锤炼成了一块“好钢”。

  “创新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,每天改变一点点。”在牛国栋创新工作室,墙上醒目地写着这支团队的座右铭。

  牛国栋深知,搞技术创新,仅凭一己之力是远远不足的。2011年,牛国栋创新工作室成立了,他带领团队攻难关,解难题,开展“一月一课题,一月一攻关,一月一总结”活动,优化轧制工艺、创新操作方法。究竟什么是创新,怎么去创新?“大牛”师傅也有心得。

  他常举一个例子,有一年冬天,他看到一个小女孩带着棉手套,却熟练地划拉着电子设备屏幕。他再仔细瞧,原来棉手套掏了个洞,能露出手指头。

  “创新不分大小,优于以往、处理问题都是创新。”牛国栋又举例说,“以前,我们往产品上贴的是大标签,不干胶粘到不锈钢卷上清理不下来,现在把标签缩小了,可以直接粘到钢卷的绷带上。小小标签的创新,为客户省了麻烦,为企业降低了成本。这种小小的创新,日积月累,时间长了,企业就会慢慢的存在竞争力。”

  “我们作业班,能将一卷3毫米厚的钢板,经过6道工序13个道次,擀面似的擀成0.25毫米厚的带钢。而太钢‘手撕钢’团队经历了700多次失败后,相继研发出0.02毫米、0.015毫米‘手撕钢’,把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。”牛国栋说。

  每每说起班组的创新故事,牛国栋一脸自豪,经过创新工作室这座“熔炉”锻造,一大批普通轧钢工人成长为技术能手。仅他一人就为厂里培养出5名高级技师、22名技师和50名高级轧钢工。

  “其实,任何一个人都是光。只要能够在岗位上充足表现出自己的价值,就能够照亮周围的人。”牛国栋如是说。

  亲爱的用户,“重庆”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“新重庆”客户端。为不影响后续使用,请扫描上方二维码,及时下载新版本。更优质的内容,更便捷的体验,我们在“新重庆”等你!

  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,在网络上使用、发布、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。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或“来源:华龙网-重庆XX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
  ②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的作品,系由本网自行采编,版权属华龙网。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
  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、名称、水印的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。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,联系邮箱:。

  附: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: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

  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(最佳浏览环境:分辨率1024*768以上,浏览器版本IE8以上)

  地址: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: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

www.kaiyuncom微信扫一扫,有惊喜